从军统少将到卧底策反,在胜利前夕牺牲,34年后被追认为烈士!
1909年冬,周镐出生在湖北罗田的一个小山村。他是家中的长子,从小就很聪明。家里条件不好,但父母还是努力供他读书。1927年春,他考上了黄埔军校武汉分校,成为步兵科第六期学员。
1909年冬,周镐出生在湖北罗田的一个小山村。他是家中的长子,从小就很聪明。家里条件不好,但父母还是努力供他读书。1927年春,他考上了黄埔军校武汉分校,成为步兵科第六期学员。
1965年夏,一位自称“吴雪亚”的女子把它交到曹荻秋案头,字迹密密,起笔常写“南京站”。
1965年,在上海市政府的门前,一位名叫吴雪亚的妇人显得犹豫不决,最终鼓起勇气走了进去。她是汪伪政权军统特务周镐的遗孀,手中紧握着一本破旧的笔记本,坚持要求与曹市长见面。保卫科的工作人员最初阻拦了她,但她的请求最终被传达给了曹荻秋市长,他在查看笔记本后感慨地评
三句话,先兜个圈。1965年冬天的上海,气温很低,办公室里却比外头还冷。一个女人把日记本放在桌子上,声音不算大,却带了点倔强:“陈书记,希望组织给我丈夫周镐一个说法!”屋里一下安静。旁边几个人面面相觑,谁都知道周镐名声,那是个军统大特务——这样的人,还要啥组织
泛黄的纸页上,手写字迹依旧清晰;边角微微磨损的相片里,英烈的面容带着坚定;属籍、住址、职业的登记栏里,记录着英烈们曾在南京城留下的生活印记——这是雨花台烈士纪念馆首次征集查找到雨花英烈的市民户籍卡资料。
上海冬日总是带着些薄雾,晨曦还未撑开时分,门口站着的中年女人眼神倔强,脸上布满为难与沉着。“我要见市长!”她的嗓音甚至有些沙哑。站岗的警卫本不打算理睬,毕竟不是谁都能直接去见曹荻秋。可她没有要退缩的意思,“非得见!”语气里带着一股子拗劲,像是等了多年才鼓起勇气